中文  |  English
校训:立德树人,兼济天下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昆工青年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展播

7月13日—17日,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赴云南红河乡村振兴促进暑期社会实践分队前往云南省元阳县,开展以“青春筑梦梯田畔 生态赋能哈尼乡”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集体合影

(一)前期准备

7月7—12日,实践团队召开三次线下会议,就实践背景意义、工作分工、实施方案、所需物资以及安全保障等事宜部署落实。7月13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赴云南红河乡村振兴促进暑期社会实践分队出征仪式在环境楼前举行,带队老师刘树根以及全体实践队员参加。

实践团队在环境楼举行出征仪式

实践团队正在进行物资整理和装箱

实践团队召开会议安排工作事宜

(二)活动亮点

科普宣讲进基层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生态保护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的环保行动体系,共筑可持续发展基石。团队成员先后走进元阳县嘎娘乡纸厂村、上寨村、嘎娘乡政府、新街镇下节社区等地,围绕乡村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以及哈尼梯田的守护开展了四场科普宣讲。这不仅在元阳县播撒下环保知识的绿色种子,更是在民众心中点燃了守护绿水青山的熊熊火焰,实践团队用实际行动为守护这片“梯田上的生命史诗”贡献了青春力量。

实践团队在嘎娘乡纸厂村开展科普宣讲

实践团队在嘎娘乡上寨村开展科普宣讲

实践团队在嘎娘乡政府开展科普宣讲

实践团队在新街镇开展科普宣讲

巷陌走访聚民心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为细致了解当地群众对筑牢乡村生态屏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见解与建议,实践团队先后前往下寨村、纸厂村、上寨村、新街镇4个地区走访调研,深入农家庭院,穿行田垄溪畔,通过现场观察、座谈交流、环保知识手册发放和问卷调查等多样方式,统筹推进调研摸排与理念传播,让守护自然生态的种子,顺着足迹扎根在百姓心间。

实践团队成员在下寨村进行入户访谈调研

实践团队成员对嘎娘乡经营门市进行走访

实践团队成员与下寨村居民进行交谈

实践团队成员对纸厂村居民进行调研

实践团队成员对上寨村居民进行调研

实践团队成员对嘎娘乡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调研

实践团队成员对新街镇居民进行调研

党建联动促提升

“党建凝魂聚力,实践拓路前行”。为汲取基层党建经验,强化实践育人实效,刘树根教授带领实践团队到嘎娘乡政府开展党建交流活动。从“支部扎根乡土”到“党员服务民生”,再到“党群共筑家园”,这里的故事如同一幅鲜活的奉献画卷,在交流中深化感悟,于分享中积蓄力量,与基层工作者对话,触摸那份扎根一线的责任担当,不仅夯实了团队的党性根基,更昭示着党建与实践同频共振的美好未来。

实践团队在嘎娘乡政府进行党建交流活动

实践团队在嘎娘乡政府交流学习

缅怀先烈忆初心

“青山埋忠骨,翠柏缅英魂”。为缅怀革命先烈,汲取奋进力量,实践团队走进元阳县冬瓜林烈士陵园。从“青春赴国难”的热血往昔,到“英名垂青史”的永恒铭记,烈士们的故事似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在墓碑间驻足瞻仰,于纪念碑前敬献花篮,我们与历史对话,触摸那滚烫的家国担当。这一趟陵园之行,不仅筑牢了团队成员的精神根基,更昭示着以青春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的使命方向。

实践团队参观新街烈士陵园

实践团队在书记的带领下缅怀烈士

观古鉴今悟生态

层层梯田绕山梁,碧水青山映哈尼。为探寻乡村生态保护与千年农耕智慧的融合,见证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我们走进嘎娘乡污水处理站,见证科技与环保共舞——生活污水经过科学处理,化为清流,守护着嘎娘乡的每一条河流。这里,生态治理的成效与挑战并存,但人们用行动诠释着对绿水青山的坚守,让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愈发清晰。转身踏入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一部农耕史诗在眼前展开,从“刀耕火种”到“生态典范”,古老的农具与影像诉说着哈尼人千年的智慧:以山为纸,以水为墨,绘就人与自然共生的画卷,梯田不仅是粮仓,更是生态的丰碑,启迪着传统与未来的对话。

实践团队来到哈尼梯田博物馆参观

实践团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哈尼梯田历史

实践团队参观嘎娘乡污水处理站

实践团队参观学习污水处理工艺

实践总结

深耕乡土沃野,探察生态脉络,传递护绿热忱,赋能和美乡村,书写青春担当。环境学院青年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共开展了4场科普宣讲,进行了5次研学调查,完成问卷150余份,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实践团队成员坦言,洞察乡村生态本底、助力绿色发展进阶、绘就振兴生态长卷,是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所向。他们决意深耕专业,厚植实践根基,把学识融入乡土,主动参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乡村生态振兴注入青春动能,以青春实干为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

实践团队成员 李维香

本次社会实践,通过环保科普宣讲、问卷调查、入户访谈以及参观学习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认识到乡村振兴与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的重要性,我深刻体会到,美丽乡村建设既需要政策引领和技术赋能,更要扎根乡土,激活传统智慧,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人翁。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将以专业所长服务乡村振兴,用青春力量守护绿水青山,在祖国大地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奋斗答卷。

——实践团队成员 李维香

实践团队成员 鹿天雨

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我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村民们讲解环保知识,深感专业价值。看到元阳的梯田之美,更明白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这次实践让我走出课堂,深入田野,不仅让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更点燃了我为环保事业奋斗终身的热情,也明白了环境学子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贡献专业力量。

——实践团队成员 鹿天雨

实践团队成员 姜皓瀚

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社会实践经历,它让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提升了自己的素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收益良多,不仅加深了自己对环保知识的进一步了解,还在实践中全方位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实践生活虽短,但意义非凡。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不断完成一项项任务,克服一次次困难,这成为了我成长轨迹上的一次重要突破。今后,我将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环保行动中,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践团队成员 姜皓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