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校训:立德树人,兼济天下
碳中和科学与技术微专业2025年招生简章

一、微专业简介

“碳中和科学与技术”微专业由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建设,联合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及国土资源工程学院等,依托冶金及化工行业废气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西部典型行业环境污染控制协同创新中心、全国环境类专业实践教学实习基地、云南省冶金及化工行业废物资源化国际联合研发中心、云南省农田土壤减排固碳国际联合实验室及云南省新污染物防治国际联合实验室等科研教学平台,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目标,构建覆盖“碳捕集–资源化–碳交易–数智化管理”的完整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具备碳减排系统理论知识与交叉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通过本微专业学习,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碳中和背景下的碳排放管理、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碳交易机制及数智化碳管理等关键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具备对典型减碳场景开展工程分析、系统建模、工艺优化与政策响应的综合能力。在技术层面,注重培养学生的CCUS工艺设计、减排流程仿真、固碳材料选择与评价、低碳路径定量评估等核心能力;在管理层面,强化学生对碳金融、碳市场运行机制、碳足迹核算与信息化支撑平台的理解与应用水平。培养服务于能源、冶金、化工、环保、金融、材料等领域的复合型、应用型低碳技术与管理人才,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实施与区域绿色产业升级。


三、课程设置

围绕碳中和科学与技术相关理论与实践发展前沿,结合工程场景、产业需求和跨学科能力提升,碳中和科学与技术微专业共设置7门课程,合计17学分。课程及学时安排如下表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属性

学分

课内学时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合计

理论

实验

实践

1

070201v

碳中和概论

(Introduction to Carbon Neutrality)

必修

2

32

32

0

0

考试

第一学期

2

070202v

低碳经济与碳金融

(Low-carbon Economy and Carbon Finance)

必修

2

32

32

0

0

考查

第一学期

3

070203v

碳中和与数字新经济

(Carbon Neutrality and Digital Economy)

必修

2

32

32

0

0

考查

第一学期

4

070304v

CO捕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CO Capture and   Utilization)

必修

3

48

36

0

12

考试

第一学期

5

070205v

土壤修复与碳汇技术
  (Soil Remediation and Carbon Sink)

必修

2

32

26

0

6

考查

第二学期

6

070306v

冶金及化工行业工业固碳技术
  (Industrial Carbon Fixation Tech)

必修

3

48

36

0

12

考查

第二学期

7

070307v

CCUS工程案例分析

(CCUS Engineering Case Studies)

必修

3

48

36

0

12

考查

第二学期


四、教学安排

本微专业采用“理论讲授+项目研讨+混合教学”的教学模式,整体学制为1年,合理兼顾学生主修专业学习安排,课程主要安排于晚间或周末进行。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国家“双碳”战略需求与行业实际,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锻炼技能、提升协作与解决问题能力,推动“学中做、做中学”的深度融合。

教学中鼓励学生将线上优质资源(如慕课、虚拟仿真、AI辅助分析工具)与线下深度交流(如小组研讨、专题讲座、实训演练)相结合,构建适合自身的混合学习路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能力与成果的评价,主要采用项目方案设计、实操报告、工程演示等多元形式。

为保障教学质量与实践深度,微专业系统整合校内外资源支持。依托冶金及化工行业废气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西部典型行业环境污染控制协同创新中心、全国环境类专业实践教学实习基地、云南省冶金及化工行业废物资源化国际联合研发中心、云南省农田土壤减排固碳国际联合实验室及云南省新污染物防治国际联合实验室等科研教学平台,同时与云锡铜业、云天化及鑫联环保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提供“真场景、真任务、真标准”的工程环境。



五、成绩、学制及证书

(一)成绩

微专业课程成绩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管理,以“微专业”属性标注在成绩单中,不计入主修专业绩点。

(二)学制

1年。

(三)证书

学生在主修专业毕业前完成全部课程并成绩合格,颁发“碳中和科学与技术微专业结业证书”。未完成者可获得所修课程学习成绩单。


六、招生对象及计划

(一)招生对象

全校在籍本科学生,重点面向环境、材料、能源、冶金、化工、信息、管理类专业。

(二)招生计划

20–30人,择优录取。


七、报名办法及选拔方式

(一)报名办法

学生按照学校要求统一报名。

(二)选拔方式

学院组织审核,综合考察学生成绩、专业背景、兴趣动机,择优录取,录取名单将通过学院官网或线上平台进行公示。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老师

邮箱:zhaojie@kust.edu.cn